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这句话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,意思是,如果事情搞砸了,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而不是去推卸责任,把锅甩给别人。

运营有时候是比较容易「受欺负」的,之前在视频号上,有一个留言就这么说:「运营就是背锅的,项目好了是产品经理NB,项目没弄好是运营SB。」这话一定是政治不正确的,但是它反映了一些现实,就是职场上是有「甩锅」这件事儿的。那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?难道我们也甩出去吗?当然这是一种选择,可是这对我们自己的能力提升毫无帮助。

既然我们对「甩锅」深恶痛绝,那么很自然的,我们就应该先让自己做到不甩锅,如何才能不甩锅,那就是切实去执行「反求诸己」。

请注意,「反求诸己」不等于揽下所有责任,而是强调复盘的重要性与精细程度。

运营的工作有两种,第一种是日常型工作,即每天都要做的机械性的工作,譬如,每天更新公众号的文章、管理App上的Banner位;另一种是项目型工作,它并不是每天都要做的,有时这种项目具有周期性,譬如一年一度的双11天猫购物狂欢节、每年都有国庆节需要提前安排大型活动,而有时这种项目又是临时性的,譬如上了一个新版本,需要用户积极更新于是设计一个活动,又或者来了一个热点,需要临时上线一个专题。

但不管是哪一种工作,都涉及到2个维度:

做了什么动作,带来了什么效果。 这两个维度是具有相关性的,这才是重点。

我想问你一个问题,天猫双11在你的心目中,是多少天的事儿?

这个问题我问过消费者,大多数反馈是「1天」(指的是11月11日这一天),少部分反馈是「半个月」(指的是从看到宣传开始到活动结束);我也问过商家,商家大多数的反馈是,「大概3个月」,因为商家们通常在7、8月份就开始为双11做准备,自己组织相关的选品、备货等工作,向天猫报名;我没有问过天猫的运营,但我猜,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半年的事儿。

下面我来展示三条时间轴,请你感受一下:

2019年天猫双11运营时间表

如果2020年天猫继续双11 ,你可以关注一下它的时间表,我认为整体的节奏和安排与之前不会有特别大的出入。

换句话说,这个项目已经有了自己非常固定的节奏和打法。

但是,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天猫双11做了这么多年,我相信它每一年都会复盘,它甚至建议商家在活动结束后也养成复盘的习惯。

天猫双11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较好的用户体验的,它也曾经因为并发量过大无法提交订单,也曾经造成支付宝宕机无法支付,也曾经遭遇下单成功但物流无法承接导致配送积压。但是它一直在:

复盘——承认不足——找解决方案——下次再来验证

否则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做了11年后如此节奏稳定的Roadmap,甚至因为这事儿已经熟练的不能再熟练,都可以精确预估发放的优惠与带来的GMV从而精准控制效果了,这体现了运营效率已经做到了极致,再向上突破,可能就需要有新技术、新方法了。而这种极致的运营效率,其实也是每个做运营的同学的终极梦想。

那么,怎么复盘呢?

第一,你需要有一条时间轴,记录从这个工作开始到结束的全部时间节点。 换言之,你需要把每一件与复盘相关的工作记录下来,几月几日,完成了什么工作,提交给了谁,对方反馈了什么要求,后续你的计划是什么,甚至上线后你做了什么调整。

第二,你需要记录上线后的数据表现。

上线当天数据、一天后、两天后……,都要清晰记录。

第三,你需要对着这些数据和你的时间轴做出假设。

在这个节点上,我能否选择另外的方法,有哪几种方法可供挑选?假设我做了,会发生什么。

第四,你需要在下一次的操作中来验证这些假设,并同上次一样记录和总结。

这才是完整的复盘。

在复盘中,切忌下面3件事儿:

1、某些节点上存在问题,但不是我的问题,是别人的问题。 你应该思考,怎样才能从你的角度出来,推进这个问题不再发生,不管是你的责任还是别人的责任。 2、因为偷懒,所以快速下一个粗糙的结论。 我见过有复盘说「这次营销效果不好,是因为用户变聪明了」,但实际上深入询问发现并非如此,当数据和结论无法对应,多半是因为偷懒了。 3、有总结,无假设;或者,有假设,无验证。 有总结,就应当有假设,有假设,就必须要验证。否则复盘就只是写报告,毫无价值,不如不做。

反求诸己的工作方法也可以用到其他事情上。

譬如,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碰到问题的时候,先反思是否自己可以有更好的优化方法来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,如果屡次尝试失败,确实不是自己的问题,那么面对他人的challenge的应对就可以更加从容和得心应手。

需要明确一点,反求诸己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自己扛下来,而是说,我们要养成一种先反思自己能做什么去摆脱困境的习惯,这样一来,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能做的其实很多,从而提升自己的物理操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。

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做到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实现,「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」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