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向思维大家应该不陌生,其实就是反过来考虑的一种思维方式嘛。我今天主要来和大家说说应用方法。这个思维模式其实适用的范围特别特别特别广泛,即便你不做运营,你也可以从这种思维方法里获得你所需要的技巧。
一个小故事大家从小就听过,说的是有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,但是熊孩子们玩儿 high 了,不在地上玩儿,非要上水缸玩儿,结果有个傻小子就掉缸里了,这缸要是空的也就罢了,他努努力大家搭把手他能爬出来,好死不死缸里盛满了水,这傻小子又不会游泳,大家拼命想办法,想把他救出来,离开缸里的水,当然,肯定救不出来啊,不然这故事就没了,大家想的办法,都是「让傻小子离开水」,但是司马光不一样,他拿起一块砖,把缸给砸了,「让水离开了傻小子」,于是,傻小子得救了,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传颂了快 1000 年。
司马光砸缸就是一个逆向思维的典型。当别人都顺着想的时候,你能倒过来想,可能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譬如说,之前有个小伙儿很苦恼向我求助,他说,老板总是盯着他,让他觉得很不舒服,做个活动,要问东问西,想问老板要点预算做投放,老板也是各种查问,偶尔有一天效果不好,老板就很不开心。他问我,到底是老板不信任我还是老板不懂啊,应该怎么让老板别老盯着自己。于是,我就问了他三个问题:
第一个问题:「你平时和老板沟通吗?」 告诉我说,沟通的。
第二个问题:「是你主动找老板,还是老板主动找你啊?」 告诉我说,老板来找自己,自己基本没去找老板,怕老板觉得他什么事儿都搞不定。
第三个问题:「老板问你的时候,你都怎么说啊?」 告诉我说,事无巨细,一一汇报,但总觉得老板其实听不进去,心不在焉,但最后又要盯着自己,有时候刚说的第二天就忘了,然后再来一遍。
我听完就笑了,我给他的建议是:「你以后每天找老板,只要 10 分钟时间,给老板汇报一下。汇报什么呢?一是重要事项都做到哪儿了,把进度和他同步;二是你是不是需要帮助,需要谁的帮助,告诉他,如果有需要决策的,给两个方案让他挑;三是聊完之后,写一封邮件,把那些沟通过的事情以文本形式做记录,发给他存档。」
他就回去试了,效果很好,大概 3 周之后,老板就不盯着他了。
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,如果不来问我自己去思考,就可以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找到解决之道。
大多数人面对上面那个问题,思考的路线是这样的:
既成事实:老板老是盯着我→提出假设:老板对我不信任→继续假设:如果我把一些事儿做好,老板会信任我→尝试解决:把一件事儿做好→……
可是,事情时做不完的,既有眼前的事儿,也有以后的事儿,谁也不能保证每一件事儿都能干得干净利索,达到老板的预期,那么,做到什么程度是好的这件事儿就很难掌握了,而且,万一运气不好,没干好,可能就会继续把目光放到下一件事儿上,但并没有解决老板对你不信任的决定性要素。
所以,正确的思考路径应该是:
既成事实:老板老是盯着我→复盘细节:都盯着哪些事儿→提出假设:是因为我的沟通没到位还是他就是不信任→选择切入点:先从我能立刻改进的方向上试试看。
其实我过去和开发沟通的时候,也遇到过一些实例。譬如说,有一年我们要做一个特别大的系统,但是开发的意见很大,其实原因很简单,因为这个系统占用的资源特别多,然后呢,公司过去确实存在花了好多力气优化产品,最后每人用的尴尬现象,到最后会连累开发——你付出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,交付了产品却没人用,开发的 Leader 也会质疑你为啥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去做没价值的事儿,那么怎么办呢?
逆向思维来了。
为啥要做这么个系统?→因为我们需要实现某个目标,只有这个系统好了才能支持这个目标→这个系统做到什么程度可以验证它对目标有价值→能不能把到达这个程度之前的路径整理出里程碑?即无需实现 100%就能够证明其价值然后撬动更多的资源来支持 100%实现的可能性。
于是和开发沟通的时候,就不会说,一定要做到完全体,而是会问:我们如果只推进第一期,能节约多少资源投入,双方达成共识,先实现这个里程碑的节点,这样,Leader 们之间好沟通,我们做执行去拿资源也更省力,开发也更愿意去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来完成一个个小节点,最后把复杂系统完整上线,大家论功行赏。
除了在工作中这个思维方式有用,其实在生活中这个思维方式也有用。
譬如,最近你家孩子学十以内的加减法,她年纪小,学得慢,你着急,怎么办?有很多家长会变成让孩子扳手指死记硬背,这样其实只是盯着她学习,结果可能是你累她也累,那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,是不是因为太像学习了,孩子觉得很枯燥,那么我是不是能把这事儿变得有趣一些?那这时候你可以去买一套口算卡,和她比赛,你拿着卡片让她回答,她也拿着卡片让你回答,你俩比赛,看谁速度快,正确率高,你放放水,偶尔答错几个,她答对了,你给点奖励。可能她学习的速度就变快了。
同样,譬如你看中了一家公司的职位,那么你可以逆向思维:为什么会招这个岗位?这个岗位是来解决什么问题的?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?如果是我能不能解决,如何去解决?
于是,你就可以去对比自身,接着思考,面试中你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来体现你对这个岗位的认知。有时候过面试,不是你过去的经历有多牛,而是你能不能匹配面试官的需求。而这个需求如何获得?把你自己当成面试官,去思考为什么你要开放这个岗位,你想要招什么样的人,这个人对产品、对职位应该有什么思考角度。
最后,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善用逆向思维,你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回报。